
工程行业不少人都感受到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压力权威网络配资专家门户,有的人休假好几个月了,有的进入了人才沉淀池,有的人被迫转行。
目前仍在建筑行业谋生的人都关注着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9家建筑类央企2025年半年财报陆续披露,成为很多人热议的话题。
值得指出的是,这9家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数据格外备受关注,今天就从数据角度看看各家实际表现。

一、营收变动:2家增长,7家下滑
建筑行业受经济增速放缓、部分项目审批延迟等影响,9家建筑类央企营收呈现明显分化。
营收正增长的2家企业表现突出。
中国能建营收2121亿元,同比增9.18%,在新能源工程承包领域发力明显。
中国电建营收2931亿元,增2.6%,水利水电传统业务稳定,新能源业务贡献增量。
负增长的七家按降幅排序:
中国中冶2375亿元,降20.52%,受冶金工程需求收缩影响。
中国中铁5125亿元,降5.88%。
中国交建3371亿元,降5.71%。
中国铁建4892亿元,降5.22%。
中国核建535亿元,降2.11%。
中国建筑11083亿元,降3.20%,尽管如此,其营收规模仍远超其他企业,龙头地位稳固。
中国化学907亿元,降0.35%,降幅相对较小。
中国建筑作为行业绝对龙头,即便营收同比下降3.20%,11083亿元的营收规模仍遥遥领先,比排名第二的中国中铁多出近6000亿元。
相当于第2名到第9名的营收总和还要多,这样的体量足以彰显其在建筑行业的核心地位。
当前新能源项目建设加速,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增多,成为部分企业营收增长的重要推力。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基建和房地产相关业务的调整,对多家企业营收造成影响。

二、净利润表现:3家增长,6家下滑
净利润方面,受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分化态势显著。
净利润正增长的三家各有亮点。
中国化学31.017亿元,增9.25%,化工新材料项目利润率较高。
中国能建28.018亿元,增0.72%,在业务结构优化中实现盈利增长。
中国建筑以304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同比增长3.24%。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营收同比下降3.2%的情况下,净利润依然保持增长,展现出强大的经营韧性和盈利能力。
中国建筑能在营收下滑时实现净利润增长,绝非偶然。
1. 聚焦高附加值业务,加大对高端房建、绿色建筑、智慧建造等领域的投入,项目毛利率得到有效提升。
2. 严格实施成本管控,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推进数字化施工等方式,降低各项运营成本,让每一分营收都能创造更多利润。
3.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市场布局,使其在行业调整期仍能获取优质项目资源,保障了利润的稳定增长。
净利润下滑的6家按降幅排序:
中国中冶30.993亿元,降25.31%。
中国核建7.977亿元,降16.48%。
中国中铁118亿元,降17.17%。
中国交建95.684亿元,降16.06%。
中国电建54.262亿元,降13.81%。
中国铁建107亿元,降10.09%。
很大的原因是受到项目毛利率下降影响,同时印证了一句话:大环境不好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三、中国能建:唯一营收净利双增企业
九家央企中,中国能建是唯一营收和净利润双增的企业。
中能建营收增9.18%,净利润增0.72%,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新能源业务合同额同比增超30%,涵盖光伏电站、氢能工程等。
数字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毛利率提升0.3个百分点,推动净利润增长。
海外能源项目拓展顺利,贡献稳定收入。

四、龙头引领,行业格局稳中有变
中国建筑的表现无疑是上半年建筑行业的一大亮点。
11083亿元的营收、304亿元的净利润,两项核心指标均大幅领先其他企业,充分体现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实力与担当。
在营收略有下滑的情况下,净利润仍能实现增长,为行业树立了降本增效、优化结构的典范。
其他企业的表现也各有千秋,有的在新能源领域崭露头角,有的面临转型调整的阵痛。
整体来看,建筑行业正处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看完这些数据,你对这9家建筑央企上半年的表现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权威网络配资专家门户。
钱龙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