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特会”告一段落,却也引出了更多的问题,当着特朗普的面,普京提了一个要求,事关俄罗斯的未来股票配资学习,他只信得过中国。
在阿拉斯加举行的美俄峰会上,特朗普和普京似乎相处十分融洽,但考虑到双方巨大的分歧,相关的博弈肯定少不了。果然,据美国媒体“Axios网站”报道,普京在与特朗普会晤时,主动提出应该由中国作为乌克兰战后的“安全保障国”之一。普京的这个提议,大概率是不想让北约在停火后,继续对乌克兰施加影响力,希望引入中国,“对冲”西方的压力。

【俄方不希望由北约主导乌克兰】
北约虎视眈眈,俄罗斯“自救”
如果该报道属实,则意味着深陷战争泥潭与外交孤立的俄方,对于虎视眈眈的北约缺乏信任,只能借助一个有着足够影响力的“变量”,来保全自身的利益。
事实上,回顾整场俄乌冲突,俄罗斯最核心的诉求之一,就是阻止北约东扩,确保乌克兰成为“缓冲区”。
反过来说,即使未来乌克兰名义上不加入北约,若安全保障完全由美欧主导,对俄罗斯而言,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西方军事顾问、武器系统、情报共享、联合演习等“软性存在”,依然能实质性地将乌克兰纳入西方安全体系,俄罗斯的“地缘噩梦”并未消除。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似乎成为了俄方为数不多能信得过的选择,在未来的乌安全架构中打入一个非西方楔子,打破美欧的垄断,增加俄罗斯的话语空间和博弈筹码。

【北约“东扩”是俄方最大的担忧】
俄方的“如意算盘”在于,利用中国与西方的复杂关系,特别是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使西方在制定对乌安全保障和约束俄罗斯时,不得不考虑中国的立场和反应,增加西方的决策成本。
与此同时,中方一直倡导政治解决,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的中立立场,也得到了俄方的信赖,希望为其自身的安全关切,披上一层更易被国际社会部分接受的外衣,让俄罗斯重回国际政治的“主桌”。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普京此举,是对中方立场的一次“压力测试”,俄方深知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谨慎维持平衡,极力避免直接卷入军事同盟或对抗。
提出此议,可能是俄方看准了中国希望地区稳定、不愿冲突长期化的心理,试图将中国更深地拉入乌克兰问题的解决进程,甚至希望将中俄在安全领域的“背靠背”协作向前推进一步,分担俄罗斯的战略压力。

【“普特会”期间,美军王牌战机飞过】
任何一方介入俄乌,只会“越帮越忙”
然而,俄方的“算盘”打得虽响,但当前的俄乌局势,并没有第三方介入的空间,贸然参与其中,只会像美国一样“费力不讨好”。
一方面,中方深知直接担任“安全保障国”意味着巨大的政治、安全甚至潜在军事风险。这等同于深度介入欧洲地缘冲突核心,与中方一贯的劝和促谈立场严重不符,极易被西方解读为“选边站”,并可能引火烧身。
另一方面,美欧对此提议必然高度警惕,特朗普很难接受一个被其视为“系统性对手”的中国,在乌克兰安全架构中扮演关键角色,欧洲国家虽无暇立即反对,但也绝不会乐见中国力量实质性进入其“后院”。
这也再次凸显出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的外交智慧:劝和促谈,政治解决,标本兼治,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前所谓“和谈进展”仅是美俄初步接触,试探了停火可能性,但更深入的话题,比如领土归属、乌克兰主权完整,与俄罗斯“安全保障”诉求上,美俄双方寸步未让。
不排除美俄私下或有某种“基本方案”设想,但远未到能够公开的程度,更未得到冲突直接方乌克兰,及关键利益攸关方欧洲的认可。
在核心分歧如此巨大、各方立场南辕北辙的情况下,奢谈“保障国”角色,无异于在流沙上建城堡,中方介入不仅无效,反而可能被各方利用,陷入无谓纷争,损害自身公信力。
当前,连最基本的停火协议都八字没一撇,冲突烈度未减,美俄欧乌四方诉求天差地别,任何“保障”安排都缺乏赖以生存的土壤,中方岂会轻易跳入这个责任不明、风险巨大的“深坑”?

【俄乌冲突远未到停火的时机】
欧洲和乌克兰“抱团取暖”,特朗普是最大变数
深度介入俄乌问题的结果是什么?欧洲国家的下场就是最有力的证明,阿拉斯加“破冰”会晤后,欧洲“巨头们”立刻发表联合声明,泽连斯基在欧方领导人陪同下即将访美,这生动地展现了当前和谈进程的诡异格局与巨大风险。
乌克兰,或者说欧洲最大的焦虑在于,担心美俄私下达成牺牲乌克兰或欧洲安全利益的交易,意图确保欧洲在塑造乌克兰未来安全架构中拥有核心话语权,避免被美国完全主导或边缘化。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本人的立场反复无常,其外交政策高度个人化、功利化,以短期利益和国内政治为导向,原则可以随时让位于一笔“好交易”。
其“美国优先”理念与欧洲的诉求格格不入,特朗普反复强调欧洲是在安全上“搭便车”,并乐于施压欧洲承担更多乌克兰责任。

【欧洲国家对特朗普的决策充满猜疑】
反观在对待普京的态度上,特朗普充满了“惺惺相惜”和实用主义,对普京强人风格具备某种认同,且可能认为与俄改善关系符合美国利益。
从坚持“先停火”到鼓吹“直接和平协议”股票配资学习,特朗普立场转变之快,已让欧洲和乌克兰胆战心惊,不难想象,泽连斯基的新一轮访美行程,所面临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钱龙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